緣起與歷史
忠愛孩子 義不容辭
及人之幼,老院長在忠義育幼院埋下愛的種籽(西元1951年至1981年)
回首1951年春天,劉德岑女士為幫助困苦失依、流離失所的兒童,並紀念其曾祖父劉銘傳將軍捍衛臺澎,遺愛寶島的「忠義」精神,特為孤苦無依的孩子們建造一個安頓身心的避風港─「私立忠義育幼院」。
創院初期,院址位於圓山一帶,收容戰後的難民、流離失所的孩子及身心障礙人士;1971年初期,擴大收容軍眷遺孤、單親、貧困失依的兒童與少年。這個「家」,曾經收容超過五百多個來自各種不同背景、原因的孩子,有嗷嗷待哺的小嬰兒,有17、18歲的少年、少女。爾後因著政府收回租用房舍及徵收土地等緣故,也為了讓孩子們擁有安心學習的成長家園,院舍歷經圓山、公館、南港等地遷移,輾轉遷至景美現址。
依弱勢兒少需求及永續發展,進行策略性服務規劃(1981年至2001年)
因應時代的變遷及社會的需要,亦為了讓不同年齡層的孩子與身心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得到適切的優質服務,忠義育幼院於1983年將原有的服務方式重新規劃,以收為棄嬰、遊童、嚴重疏忽或受虐、家庭遭遇重大變故之兒童及少年為主,為當時臺北市第一個以專業工作團隊收容棄嬰、受虐兒童之私立社會福利機構,尤以零至6歲之嬰幼兒居多。1989年,忠義特別成立「懷幼家園」,協助0至3歲孤苦失依嬰幼兒的安置照顧;1998年,忠義以公設民營的方式承辦台北市「不幸少女庇護中心」,安置12至18歲 之中輟、逃家、雛妓、受虐等不適合居住在家之少女。「忠義育幼院」的轉型及擴充,由早期的收容貧困失依兒童、榮民子女,至近年來棄嬰及受虐兒童 少年的保護收容及不幸少女之安置輔導等,皆是因應社會之變遷與需要,默默地耕耘,努力並積極朝向更專業化、高品質的服務。
以兒少福祉為中心,致力提供全方位專業服務(2001年迄今)
延續關懷弱勢兒童的宗旨及提供更多元之兒童少年福利服務,讓組織朝向永續發展的目標,2004年,財團法人台北市私立忠義育幼院正式轉型為全國性基金會,命名為「財團法人忠義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拓展兒少福利服務工作。
為貼近兒童少年成長階段不同的身心發展需求,忠義採分齡分級服務方式設置數個家園,提供兒童緊急短期安置、兒童及青少年中長期安置、以及國內外收出養諮詢與媒合等服務;透過完整的服務體系,來到忠義的孩子都能再次重拾生活、就學、醫療的保障,並且感受到家的溫暖,甚至有機會透過收出養的安排,重新回到家庭,在關愛的環境中幸福成長。
忠義基金會重要沿革事蹟表(各項社會服務推展進程)